找到相关内容657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(八)

    。如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僧榻传音》:“恶报,感应之常。”亦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。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》序言:“作者的任务,是在对有害的事物,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,是感应的神经,是攻守的手足。”(文贤)  ...【缘起】  是佛学的核心理论之一。经中关于“缘起”的论证很丰富,各宗派也不同的解释,如业感缘起、赖耶缘起、如来藏缘起、一真法界缘起等。佛家很重视“缘起观智”,所谓“深入缘起,断诸邪见”(《维摩诘经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951791.html
  • 把握佛法的基本内涵——佛法六要点

    因果经,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,所谓的因果报应其实就是众生自作自受的结果,也正是我们经常说的“善有善报、恶报,不是不报,到时必报”。果报的产生,决不是佛菩萨或阎王爷决定让某人生天或堕地狱,而是完全...不修口业,常有两舌之患:所谓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两舌灾祸,可导致无风生浪,是非烦恼,扰乱身心,甚至动武伤人,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。苟能远离两舌,说正直话,岂是非之争端?  六不口而出言慈和——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5251854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与世学》(1)

    佛教主张“善有善报,恶报”,平时若能广结善缘,忏悔业障,必能化解宿世缘,开创未来美好的前途。   习惯、迷信、情爱、权欲与业力,为为善都决定于我们的一念之间,改造命运也须从吾人心念的净化开始。...》云:“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,世界名曰极乐。”彼国黄金铺地,七宝楼阁,无三道,皆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。《药师经》亦载,东方药师如来的琉璃世界,民生物质丰富,一切随心所欲,人民善良敦厚。此外,《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5851957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问题探讨》(3)

     所谓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”。因果报应在宇宙之间无可逃遁。“善有善报,恶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”。因果报应在生命的轮回中,是重要的引力,并非相信的人才,纵然否定因果者...  第十六课 素食   一、素食的意义为何?   世间上的生物,都要靠饮食来维持生命,就是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也需要阳光、空气、水土作为营养,才能存在。   的生物是肉食,有的是素食。狮虎熊豹属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751974.html
  • 台湾观音感应故事及其宗教意涵

    恶报」的佛教俗谛思想,早已在民间社会深入人心,感应录善用此一观念得以更为强化其感应的说服力,也藉此达到教化的目的,同时冲淡读者功利性的认知。  由上可知,感应若发生失效的情形,其问题出自于信徒自身...失灵发出巨响,念观音圣号而平安者[33];因老妇于重菜时遗失耳环,遍寻不着,祈求观音显灵而寻获者[34];犬咬人,主人取大悲水搅和于饭中喂狗而驯服者[35];因堂弟钓鱼时鱼钩钩入食指,念诵观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1051982.html
  • 略论佛教对道教心性论的思想影响

    试图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。   一、轮回果报与形亡性存 佛教对道教发生影响最早的是轮回果报观念。佛教从自身的基本理论缘起论出发,强调善有善报,恶报,众生依其善恶行为所得之报应,...六道轮回和来生受报的思想。例如,约成书于东晋中后期的《太上洞渊神咒经》卷三上就说:“恶人死者入三途道,道士死者生天上、人间。……如此人等后重罪,罪入赤连地狱水火之中,三千亿劫无出期。”①《太极真人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2652022.html
  • 论说佛陀对在家弟子之遗教

    又云:“善有善报,恶报,不是不报,只是因缘时机未到。”法界众生轮回六道之中,乃皆因众生历劫以来之贪、嗔、痴三毒炽然,和历劫身、口、意三业之业障、罪障、罪根等三业诸障的业力感招,暨五蕴六根之七情六欲...依循奉行则可远离三道,不堕道苦趣。兹就此经中略引妙章金句,以资稽证。  见分身集会品云:  “尔时世尊舒金色臂……而作是言……吾于五浊世,教化如是刚强众生,令心调伏,舍邪归正。十一二,尚恶习在...

    张光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152103.html
  • 朱熹佛教常识论———朱熹对佛教常识的认知及其检讨

    生死轮回、因果报应说,意指众生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,如车轮回旋不停地循环,任何思想行为,都必然导致相应的结果,善有善报,恶报,故要脱生死,离轮回,需积善成德。朱子是怎样理解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学说的...关键词:朱熹;佛教常识;认知;困限   中图分类号:B244.7  文献标识码:A  文章编号:1000 579(2004)02 0025 07   南宋时期,佛教在中国已了长足的发展,且因长期...

    李承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3252180.html
  • 浅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(2)

    诫   相较于“励志”型的汉译偈颂而言,“劝诫”型的汉译偈颂,除了仍阐释“善有善报”之因果论外,主要是以“恶报”为描述重点。例如《出曜经》中:  比丘谨慎乐,放逸多忧愆,恋诤小至大,积入火焚。 ...  不入趣受诸苦,具足成就佛智慧。[91]   另外,经文美丽如文学的《妙法莲华经》,其偈颂:  我闻是法音,得所未曾,心怀大欢喜,疑网皆已除。  昔来蒙佛教,不失于大乘,佛音甚希有,能除众生恼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952383.html
  • 唯识学——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

    。在社会大众中,一般人都会说:善有善报,恶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这是一般人对“业”的极为粗浅的认识。而在佛法中,这个“业”,却含摄许多层面的内容。  “业”,梵语karma,音译羯磨,即是作业...凡的差别,其中,在十法界中果位层次最高的佛,我们这些凡夫众生,还有地狱、饿鬼、畜生等道众生。即使就人与人来说,生命素质也存在高低形式的不同。但生命不是固定的,而是取决于我们的行为和观念,取决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0753817.html